最近几天,一直在读当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在这之前,零零散散地读过实体书,这次却是用 Kindle 从头读起,滋咂品味,已读至第一部的「明朝建立」章节。这篇文章算是读书笔记,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想。
放牛娃、化缘和尚、皇帝…我本一无所有
我是一个读历史书会流眼泪的人。尤其是清朝历史,真的和余秋雨先生在「山庄背影」里所写的那样,从清代的开始——“扬州十日”、“嘉定三屠”,眼含泪花,到清代的尾声——“火烧圆明园”、“戊戌六君子”,又是泪眼婆娑。
可是,无论是攻下大半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的元,还是放牛娃朱元璋的明,都没有太多的感受。只不过,对背着小皇帝投海的陆秀夫,以及自缢殉国的崇祯,会心头颤动。
我们的历史,开始于农耕,起始于农民,更替自农民,也积压了千万农民的尸体。
而一切的来源,不过是贫富阶级的差距。
更替,则因差距下人不如畜的腐败。
秦末陈胜吴广,元末,起义军里的朱元璋、陈友谅、张士诚,古来皆是如此。
那个时代,当从赋税到徭役,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,都能用来收钱时,还叫朱重八的朱元璋那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的父母皆已饿死,却连入土为安都成奢侈。
那个时代,皇觉寺里的和尚自己有田地,还能结婚,也不念经、不拜佛,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。
当官员的腐败已至极点,当农民为了活下去会和狗抢饭吃,愤怒和不满超出了限度,就是毁灭的时候。
决一死战,成王,败寇。
百花发时我不发,我若发时都吓杀
其实看朱元璋和陈友谅、张士诚的对战,就能大概明白,为什么会有「攘外必先安内」这个主张。很像是刷怪练级,无论是多疑的陈友谅,还是器小的张士诚,不过都是朱元璋通关路上拿经验的大 BOSS。
可是:
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,他白手起家,最终成就一方霸业,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,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。却并不明白,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,只能是淘汰赛,胜利者只有一个。
但他是值得敬佩的,他意志坚强,反抗元的暴虐统治,虽曾投降过,但毕竟只是权宜之计。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,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了最后一刻。
道义,与战斗民族
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。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
跨上马,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。
前一句,来自于文天祥衣带里的遗书。
后一句,则属于当年明月。
境由心生,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,因为总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当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