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布里行纪

谨以感恩之心,怀孺孩童心性

嗨,我是唐小引 (@唐门教主),英文名:Banbury Tang,取自英国牛津郡的 Banbury。爱开发但技术渣,爱写文但太随性,喜欢读古龙书,经常逛 GitHub,极度热爱清蒸鲈鱼,并终于自力更生地学会了这道菜。


读《周一清晨的领导课》(1):时间与责任

引言

周四主题曲哥哥分享了一本最近让他颇为受益,题为《周一清晨的领导课》的书,并如此道:

对我触动非常大的两个点:

  1. 没必要让下属喜欢你,因为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别人喜欢你,你就会因为害怕触怒朋友而避免做出严厉的决策。PS:这会慢慢让你以及团队滑入平庸。

  2. 当你横加责备时,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过去。如果你承担了责任,你才会将眼光投向未来。PS:你不应该有借口,不同的情况,只是让你做出不同决策而已。

    受益匪浅!光这两点,就会让我进步很多。

听此言,近来正被颇多问题缠绕不得解的我不由得入手了一本。也由此开启,做一些可能相对来说,比较粗糙的读书笔记。

现状

书中的主人公杰夫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,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必须在某些方面做出改变。由此求助了能够“起死回生的专家”托尼。托尼与杰夫开启了每周一清晨持续十个星期的讨论,以帮助杰夫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或更卓越的领导者。

问题

1. 约好了 8:30 开始会谈,然而因为下雨、有点堵车的缘故,杰夫迟到了 10 分钟。

托尼:雨不会让你迟到。你要知道,杰夫,当你承担起全部的责任,不管发生了什么事,也不管事情发生时处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,你都得做出调整。遇到下雨,你可以早点出发,换条路走,或是打电话调整会谈的时间。你是否准时,控制权在你。下雨只是让你做出不同的决策而已。

承担责任的对立面是,当遇到问题或危机时,把责任归咎于别人或别的事情。当然,我们总可以找到责备的对象,但是,真正的领导者只会花时间解决问题,而不会责备别人。

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,而不是承担责任,会有损领导者的效率。在你接受一份工作时,你并非仅仅被选择来填补组织图中的职位空缺,公司选择你,是让你来承担责任的。没有人需要一个把失败之责归咎于某种借口或他人的领导者。

2. 为了成为“众人中的一员”,想让下属喜欢,想让他们工作,时不时带他们出去聚餐或喝酒——甚至给他们讲自己眼下面临的一些问题。

托尼:作为领导者,你的下属喜欢或尊敬你,都应该缘于恰当的理由。如果下属喜欢你,是因为你为人公正、始终如一、富有同情心、积极乐观,这非常好。但如果他们喜欢你仅仅是因为你请他们免费吃大餐、喝好酒,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?事实上,你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做准备。

如果你想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,你就会因为害怕触怒“朋友”而避免做出严厉的决策。

要实现从雇员到经理,或从经理到领导者的转变,要求你做出不同的决策,而且常常是非常艰难的决策。

当了经理后,你的权力更大了,同时你也失去了过去作为普通员工可能享有的某些权利或自由。

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,你就无权与雇员们一起发表“悲天悯人”的言论,也无权随意议论高层管理者。当了经理,你就失去了把部门里出现的某个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权利。

你也不再有消极处事或说风凉话的权利。你再也不能回避问题,或选择不做决策。作为经理和领导者,你是最终的责任者。你要对部门内发生的一切问题承担起责任。

你甚至无权自有支配自己的所有时间,因为你不但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,还要对他人的时间负责。

最后,

  1. 当你把责任归咎于他人,你关注的是过去。如果你承担起责任,你才会将眼光投向未来。才能做好规划,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  2. 写下的保证便是做出了实践的承诺,如果只是口头告知,其实并没有真的承诺要这么做。
最近的文章

狼锅教诲

大众性的科技话题才会收到热捧和促成10万+;这个保持平常心时常关注即可,所幸我们可以一天发布三条内容。还是要做好基础的热门文章,包括类似于谷歌代码这些的,涉及大公司事情的技术话题。包括我上周五一天我拎取出来的话题,并且有强的话题敏感性以及整体话题把控能力。类似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,按照方法和感觉做了该做的事情,相信结果不会太糟就好了。而且学会升级思维,担心的不是10万+文章的再次产生,而是在于多方面包括:整个频道的整体 KPI 落实,以及探索新爆款定义的多方式,学会去分析利弊,还是我之前提及...…

面壁思过继续阅读
更早的文章

无名日子的感触,攀缘在我的心上

生命的意义今年以来,常常有着很多困惑,感受到生命的渺小、无力,堪不破「活着的意义」,我之于地球,不过沧海一粟耳,生而为人,亦是匆匆一过客,若干年后,当离开此世,再不会有来过的痕迹。浸淫在生活里劳碌半生的芳芳回我: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🍋小姐说: 人是被来到这个世界,总不能消极地选择自我了结吧,所以,只好活着。万公子言: 你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啊。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一切就会比较简单了。每个人都有乱想的阶段,还有执念。多经历,多见人,见惯众生之后,你就会发现,其实都一样。没...…

三省吾身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