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布里行纪

谨以感恩之心,怀孺孩童心性

嗨,我是唐小引 (@唐门教主),英文名:Banbury Tang,取自英国牛津郡的 Banbury。爱开发但技术渣,爱写文但太随性,喜欢读古龙书,经常逛 GitHub,极度热爱清蒸鲈鱼,并终于自力更生地学会了这道菜。


班布里食纪

早起煲汤,泡上花生,将莲藕削皮,看着这雪白,像极了梦梦的小胳膊儿。忽然就记起了年少时在莲花池边嬉戏的时光。

还在老家时,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几株银杏树,不过还是我家的四株长得最好,这得归功于种树人爷爷👴🏻。盛夏光年,当爸爸妈妈午休时,我们仨通常都会在银杏树荫下嬉戏打闹,那个时候,腹有诗书的姐姐还洋洋自得地作了一首押韵的打油诗,即使多年以后,因为那首诗,她也常常会被我们打趣。

待到每年银杏结果成熟时,爸爸妈妈便会带着我们一起收果子。银杏的扇形叶子无论是绿或黄,都漂亮至极,然而它的果实味道并不好闻,我总嫌弃得很。每每此时,伟大的芳芳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。的确,自初中搬家后,远离了土地的我,再没吃到过像那个时候那样饱满好吃的的白果,年年总是想念得很。

和白果一样的,还有莲子。小时候,家里还有一片藕池,不过因为伟大的唐老板和芳芳要忙于工作,总早出晚归,藕池并没有做什么样的打理,完全自由生长。虽然后来,因为芳芳觉得它太麻烦,完全不管了,但我们总算还是有那么一段时间,有专属于自己家的莲花莲子与莲藕。

坐在藕池边欣赏莲花的美;摘一朵莲蓬挖出莲子,剥壳直接吃;洗净莲藕或直接炒或糖醋或制作藕夹。时至今日,回想起来,发现自己的童年真是美好。

与我们家相比,姑姑家的莲池便打理得很好。有一年去他们家,恰逢莲藕收获的时节,姑姑家前的工人掐了几节脆嫩脆嫩的小藕给了我们,那个滋味,真的美妙得我快不知自己身在何处。

不过,再好吃的东西总有腻的时候,在十岁出头的年纪,莲藕、白果便都躺在了我吃食的黑名单里。然而当远离土地,什么都需要花钱到市场上买时,它们便又成了我的最爱,然而,买贵的买好的却都没有了那时的兴致。

是不是我们怀念着什么味道,其实都是在怀念那个时候天真纯粹而不知忧伤为何物的自己?

那个时候,最大的烦恼大概就是在大太阳下,芳芳拉着我们去除草,姐姐还能认认真真地说干就干,而我却是典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而芳芳为此生了不少气。即使是现在,芳芳还总会说到这些个我偷懒的糗事。而我总以「天注定你的二闺女是个脑力工作者,而非体力劳动者」理直气壮地堵她,还好我真的是凭着脑力劳动养着自己。

但当工作压力大时,总是会怀念起那个时候还有机会亲近土地的自己,也总会起了归隐之心,矫情得很。

出神间,莲藕花生汤已煲好,开动啦。

最近的文章

致自己:《You and Your Research》

本文转载自阮一峰的网络日志,为《You and Your Research》的精简版,很便于阅读,分享到自己的博客上,只是希望能够有一点启发。 作者:理查德·汉明(Richard Hamming,美国数学家) 译者:未知 时间:1986年3月7日 我演讲的题目是”你和你的研究”。我要谈的不是普通的研究,而是重大的研究,就是相当诺贝尔奖那一级别的研究。比如,相对论,香农的信息论,以及其他杰出的理论 —— 这就是我要讲的。1945年,我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,负...…

班布里行纪继续阅读
更早的文章

春江花月夜

写在前面昨夜写完,已是零点。花花说:「高中的时候,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:诗词保护我们不受世俗的侵染。」深以为然。 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 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 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,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...…

班布里行纪继续阅读